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古典文學與文藝思潮
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he Trend of Literature and Art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黃美娥 
課號
TwLit1043 
課程識別碼
145 1053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8,9,10(15:30~18:20) 
上課地點
新203 
備註
A1:文學與藝術
總人數上限:1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「趨勢教育基金會」捐贈本校所設「慶明文學講座」系列課程之一。關於課程設計,主要邀請知名學者專家,針對中國古典文學重要議題進行深度剖析講解。有鑑於中國古典文學之發展變化,不僅文學典律和文類樣貌會隨著朝代更迭變化,且常受到藝術、文化知識系統的影響刺激,因此本課程特別重視中國古典文學與文藝思潮的交涉和互文現象,經由每週不同單元議題規劃,展開相關問題的追索考察。另外,古典文學作品如何與當代社會銜接,藉由故事新編產生新義,亦為教師講授要點。而為了能細緻闡述前述情形,課中將以具經典性之作家個案、作品文本和文藝媒介為介紹對象,使學生能認識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軌跡、文化思想和美感特質,貼近作家心靈世界與作品審美藝術,進以厚實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。 

課程目標
1. 本課程邀請知名學者專家進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解讀示範,培養學生精讀文本能力。
2. 本課程藉由若干議題要義的闡說詮釋,引領學生認識中國古典文學發展輪廓與文藝特色。
3. 本課程透過每週不同講題內容,引領學生體會中國古典文學箇中蘊藏的美感特質、生命哲學、歷史意識、人文思想和文化積澱。
4. 本課程重視學生課堂發言表達,並安排課堂討論與分組報告,另也鼓勵多媒材轉譯實踐。
 
課程要求
1.課前閱讀指定文本
2.本課程第三節課為設有教學助理的討論課程,修課同學須出席參與。
3.期中撰寫兩篇讀書心得
4.期末進行分組報告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4小時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請同學先來信約定討論時間 
指定閱讀
1. 第一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柯慶明,《中國文學的美感》(臺北:聯經文化,2022)。
2. 第二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李豐楙,《神話的故鄉:山海經》(臺北市:時報文化出版社,1981 )。
3. 第三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廖棟樑,《倫理˙歷史˙藝術:古代楚辭學的建構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8)。
4. 第四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廖棟樑,〈審美之維:王靜芝先生《詩經通釋》「比興說」衍義〉,輔仁國文學報(臺北:輔大中文系,2017)No.第四十四期, pp.67-120。
5. 第五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蔡英俊,《遊觀、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:「自然」審美感受史的考察》(臺北:政大出版社,2018)。
6. 第六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石守謙,《移動的桃花源》,(台北:允晨,2012)。
7. 第七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鄭文惠,〈杜牧詠史詩之時空結構──以時間空間化為論述主軸〉,《政大中文學報》1, 頁149-192(台北:政大中文系,2004)
8. 第八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陳葆真,《李後主和他的時代:南唐藝術與歷史論文集》,(台北:石頭出版社,2007)。
9. 第九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曾永義、王安祈選注,《元人散曲選詳注》,(台北:國家出版社,2012);王安祈,《性別、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(增修版)》,(臺北:台大出版中心,2020)。
10. 第十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白先勇,《奼紫嫣紅牡丹亭:四百年青春之夢》,(台北:遠流出版,2004)。
11. 第十一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羅貫中,《三國演義》,(臺北:世一書局, 2016)。
12. 第十二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邱坤良,《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: 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》,(台北:臺原出版,1997)。
13.13. 第十三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高桂惠,〈《西遊記》續書的魔境─以《續西游記》為主的探討〉,中國文史哲專刊(臺北: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,2002) No.27, pp.212-268。
14.第十四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曹雪芹,《紅樓夢》(臺北:時報,2016)、白先勇,《正本清源說紅樓》(臺北:時報,2018)。
15.第十五週指定閱讀篇章出處:陳怡蓁,《不一樣的旅程:我的雲端築夢與文創人生》(臺北:香海文化,2012)。
 
參考書目
1. 坎伯,《神話的力量》(台北:漫遊者,2021)。
2. 弗雷澤,《金枝:巫術與宗教之研究》(臺北:五南,2021)
3. 李豐楙,《憂與遊: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》(臺北:學生書局,1996)。
4. 鍾宗憲,《中國神話的符號現象》(台北:台灣師大,2020)。
5. 鄭毓瑜,《性別與家國─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》(臺北:里仁,2000)。
6. 張淑香,《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》(臺北:臺灣大學出版社,2022)。
7. 石守謙,《風格與世變》(臺北:允晨文化出版公司,1996)。
8. 川合康三,《中國的詩學》(臺北:政大出版社,2021)。
9. 陳葆真,《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》(臺北:石頭出版社,2011)。
10. 陳葆真,《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》(臺北:石頭出版社,2014)。
11. 葉嘉瑩,《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套書》(臺北:網路與書,2012)。
12. 葉嘉瑩,《葉嘉瑩說唐詩套書》(臺北:網路與書,2012)。
13. 葉嘉瑩,《葉嘉瑩說唐宋詞套書》(臺北:網路與書,2013)。
14. 曾永義,《戲曲演進史(五)明清戲曲背景》(臺北:三民,2022)。
15. 高桂惠,《追蹤躡跡: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》(臺北:大安,2005)。.
16 王照璵、李銘偉,《京劇‧未來式:王安祈與國光劇藝新美學》(台北:時報,2020)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學生出缺席、課程參與 
40% 
含討論課 
2. 
期中書面報告 
30% 
一共兩篇 
3. 
期末展演 
30% 
含小組互評機制 
4. 
 
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0  課程說明(黃美娥)/ 中國古典文學的現代探索(胡曉真) 
第2週
2/27  古代神話的文化意涵(李豐楙) 
第3週
3/05  《詩經》的文學世界(廖棟樑) 
第4週
3/12  揭開屈原的多張面孔(廖棟樑) 
第5週
3/19  魏晉六朝詩的人情與哲理(蔡英俊) 
第6週
3/26  桃花源意象形塑與東亞傳佈(石守謙) 
第7週
4/02  唐詩氣象(蔡英俊) 
第8週
4/09  李後主和南唐藝術(陳葆真) 
第9週
4/16  元雜劇的現實與浪漫(羅仕龍) 
第10週
4/23  崑曲新美學: 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意義(白先勇) 
第11週
4/30  《三國演義》的意志與命運(高桂惠) 
第12週
5/07  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的舞台改編(邱坤良) 
第13週
5/14  《西遊記》的華麗冒險(高桂惠) 
第14週
5/21  《紅樓夢》小說與戲劇的雙奏(王安祈) 
第15週
5/28  故事新編:文學教育的新趨勢(陳怡蓁、陳義芝) 
第16週
6/4  期末分組報告